找到相关内容2037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色空、有无之际。故目可也,而心未始同;心不世也,而身未尝物。(注释:赵殿成笺注《王右丞集笺注》卷十九。)  这里的所谓“至人”之心是超出色空、有无的绝对,不能污染,虽“不舍幻”却反而表现出它的...响、如揵闼婆城、如梦、如影、如镜中像,如化”。(注释:鸠摩罗什译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》卷一《序品第一》。又参阅龙树造、鸠摩罗什译《大智度论》卷。)而般若学是最早传入中土的佛教思想的一部分。早在东汉末支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,使识出门,于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  由,通用无滞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若百物不思,当令念绝,即是  法缚,即名边见。善知识,悟无念法者,万法尽通,悟无念法者,见诸佛境界;悟无  ...即执著,即入迷,即分别,即离境,一不自作功用即离诸境,即入佛境。入佛境者也只是  直心一行,一行中处处通流,即在生活情境中事事无碍而无劳烦恼者。其言:  “师示众云:善知识,一行三昧者,于一切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

    禅定的三昧状态。毕竟他认为:  然凡夫心犹野马,识剧猿猴,驰骋,不暂停息,宜至信心,预自克念,使积习成性,善根坚固也。如佛频婆娑罗王,人积善行,死无恶念,如树西倾,倒必随西。若使刀风一至,百苦凑身,...法师叹归净土有师承的有位大德,昙鸾既是其中之一(位大德即是菩提流支,慧宠,道场,昙鸾,大海,法上)。他注释菩提流支三藏所译的世亲菩萨著的《往生论》,极力倡导西方净土要义是仗他力,以及弥陀本愿功德说...

    祥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965859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2)

    为众生施设种种妙法,众生沉溺在境界中,永远没有脱离系缚的一天”!   太子得到这个声音的劝告,更坚定了济拔世间的宏愿,愿于无救护者为作救护,无养育者为作归依,无舍宅者为作舍宅,再也...第一。    四门游观的所见   在花团锦簇生活下的悉达多太子,看来似乎过得很写意的,而实内心有著无限的空虚,所以不时的想走出宫阙,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真面目,作为自己探讨人生真谛的借镜。可是净饭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265955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“善听”,以苦难做为逆增上缘,一切观自在,空中觉妙谛。  近代明度禅师说:“真正会听的人,要听无声之声;真正会看的人,要看心内的世界。”体证观音的智慧,洞悉世事,时时反求诸己,不要让心在五欲的外境...碧水映诸天,色即空,空即色;云龛崇宝地,来如见,见如来。”  41  是色是空,莲海慈航游度;  不生不灭,香台慧镜启三明。  这是北京雍和宫大街喇嘛庙联。  是色相也是空相,观音在莲海中,借慈力航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2)

    随顺叹说妙法,将常在五欲里染著,业识不断的人心,偃伏在三界本空的佛智禅境里。佛声佛音,无时无刻不在济度苦难。  传统寺院早晚各敲钟一百零八下,听说是为地狱受苦的众生敲响的;佛堂不断的梵呗声,是为人间...时时反求诸己,不要让心在五欲的外境上流转,就不会起惑造业,频生无明烦恼。(参见星云大师《心甘情愿?不见不闻的世界》)  71  竹影扫不动;  月轮穿沼水无痕。  明代洪应明《菜根谭》中引用此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265971.html
  • 黄檗希运祖师《传心法要》直指

    什么叫习气。但是,你用也可以,不用也可以,你是自由自在的。所以说,我们的觉性用识出六根,从门入中来去自由,这就是道,就是六祖大师讲的,就是那么的自在。  “无依无住。无能无所。不动妄念。便证菩提...。我亦无主。故知此身无我亦无主。”  不要怀疑四大为身,不要在四大里用功,我也没有主。这个身体没有我,也没有主,但是可以用他。  “五阴为心。五阴无我亦无主。故知此心无我亦无主。六根六识和合生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1065995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  爱不重不入娑婆,念不起不生业累。   57.一念无生   远法师云:但内一不生,则无诸有欲,塞烦恼之窟穴,截生之根株,但能内观一念无生,则空华三界,如风卷烟,幻影,犹汤沃雪,廓然无际,...典范,令一切后学见贤思齐,得以背合觉,就路还家,一步步走向成功解脱的归程!   南无阿弥陀佛!   南无阿弥陀佛!   1.万德洪名  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,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,包摄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066527.html
  • 辩中边论讲要

    说为空相。空亦训无,为遮遣之词。就其所遮遣言,谓空二取(能取眼等六根,所取色等),无凡愚所执能所内外等执也。无二为空,乃空之一面,亦普通之说。瑜伽言空,不但为无,亦有有义。谓二性则无,二无之性则有...。 一者空境,二者空之所为,三者空之自性。初谈空境而有种,周徧一切,总对世出世间所执而言。世问凡夫沈溺一我,摄取他法以益自体而为受用,喻如饮食,而有能食之根及所食之。然而析此根尘都无实义。《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66669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相离故,有情以五蕴成身故。二彼差别事,彼谓五蕴,各从其类,有十八界,即有情差别事也。三彼受用事,谓有情内有能受用之六根,外有所受用之,如是内外相关之十二处,即有情受用事也。佛就有情分说蕴、界、处,...莫不引据(龙树至寂天相去、七百年),足证其为大乘中最古最要之籍。又在中土,从后汉始有译事以来,直到赵宋罢译之际,叠经翻传,又足证其流行之盛且久。   现存译本尚有四种,初名《摩尼宝经》为后汉支谶(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